行业资讯
探秘中国氢能的「新生力量」
发布时间:2024/08/02 14:5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分享:




七月的鄂尔多斯,风景如画,热情似火。在这里,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暨氢能专精特新产业大会如火如荼。从3月大赛启动至7月,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历经常熟、北京、西安三场初赛,以及一场全国总决赛后,在鄂尔多斯圆满落下帷幕。

这是一场引领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盛会。自大赛启动以来,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评审,最终从全国范围内百余家氢能企业和项目中评选出30强企业、优秀项目,并由10强企业角逐出了本届大赛的冠亚季军。

这是一个思想碰撞、展现创业才华的广阔舞台。氢能创业是一个逐梦、筑梦、圆梦的过程。大赛不仅挖掘出了一个个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创业故事,更记录了一个个创业梦想从萌芽到尽情绽放的奋斗历程。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图丨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

冠亚季军、30强企业、优秀项目

「明星舰队」

激情与智慧的碰撞

决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者、评委、观众以及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共同参与并见证了这场氢能科创的盛宴。10强企业代表带着他们的项目走上演讲台,分别就各自的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在这里,每一分钟的演讲都是对企业实力的展示,每一次评委的提问都是对项目深度的考验。

图丨冠军 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能源领域最大的矛盾是能源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70%以上,另外一方面我国虽然在风光发电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消纳能力不足,导致风光电力持续发展面临瓶颈。解决这一结构性矛盾的关键在于发展适用于风光波动电力的制氢技术, PEM电解水在风光制氢领域中具有天然优势,而该技术面临的瓶颈是成本过高。鹭岛氢能(厦门)科技有限公司的代表在路演中谈到。


“鹭岛氢能致力于发展平价PEM制氢技术,成为PEM电解槽领军企业,通过原创技术迭代,在兆瓦级PEM电解槽产品上实现了国际领先的低铱高电流密度。”参赛企业代表介绍,“我们的产品被认定为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目前已获得了重要订单,成功应用于多个绿氢项目,如期达到了设计技术指标。”

图丨亚军 海德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我们原创开发的方形标准化单片,以其创新设计实现了更加均匀的流场分布,极大地提升了电解反应的效率。这一设计不仅优化了电解过程,还为隔膜提供了更为优越的工作环境。”

“得益于标准化的优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不同的量产需求。”参赛代表言语中展现出对企业创新力和产品竞争力的自信,“标准化的实施,使我们能够在12小时内在现场完成单片的运维工作。”海德氢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代表在展示企业创新成果时介绍说。

随后该企业还介绍了在提升制氢装备运维效率方面的创新,“我们的每片单片都配备了CDM传感器,使得它们能够实时监控单片的工作状态,并在远程为客户提供专业的运维建议。不仅提高了运维效率,还有效解决了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大型装备运维的难点问题。

图丨季军 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在这场科技盛会上,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团队实力同样不容小觑,他们专注于制氢全链条服务,提出通过催化剂优化等措施以降低电解槽综合成本。

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在介绍公司核心产品时提到,“我们公司拥有国内最丰富的PEM催化剂产品矩阵,以及关键指标国际领先的PEM制氢膜电极产品。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度高,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覆盖了行业内超过70%的PEM电解槽首台套。”

大赛十强企业代表纷纷上台,将各自的氢能创新技术与产品娓娓道来,从材料创新到系统集成,从电解水制氢、氢储运到液氢动力无人机等应用,我们不仅看到了参赛者们的激情和智慧,感受到了他们对氢能产业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和坚定信念,更看到了中国氢能创新力量的活力与多元。

「最强大脑」

智慧之光的引领

图丨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评委

在这场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的决赛中,评委席上群星闪耀,集结着代表产学研用金各方的智慧与力量。随着主持人宣布全国总决赛比赛正式开始,紧张而又激动的比赛气氛在蓝色星空厅内弥漫开来。这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氢能联盟战略指导委员会委员彭苏萍领衔的“最强大脑”评委团,由10位院士、行业专家及投资机构代表组成,他们的到来为这场科技盛宴增添了更多的智慧碰撞与火花迸发。

陈维荣,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氢能及储能技术研究院院长。在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完成关于碳纸项目的路演之后,他提出了挑战性的问题:“相较于国内外其他研发中的碳纸,你们的产品在性能上有何突出之处或竞争优势?”延展了在场所有人对技术深度、广度的进一步思考。

马天才,中国氢能联盟副秘书长、同济大学教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以其对氢能源及燃料电池技术的深刻理解,对参赛企业的创新材料抛出疑问:“23年的市场占有率70%。这个是一个非常有优势的数据,也可以说是惊人的数据,请解释一下这里的数据是怎么计算得来的?“当前在国内或者国外市场上,你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是谁?”“请教一下你们做方形膜电极的初衷是什么?

吴荣斌,中国船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总监,凭借其在投资领域的专业眼光,他对项目的商业潜力和市场适应性有着敏锐的洞察:“你们的有机储氢技术,加氢和放氢的成本分别是多少?”“公司去年的收入多少?利润多少?”在与参赛企业代表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中,对项目商业策略进行了深入的考量。

刘昀,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副总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市场竞争力和企业资本运作能力、财务能力等提出了诸多关键问题,并为参赛者提供了市场战略的新视角:“目前电解槽行业的付款条件大部分不太理想,对此你们如何应对?”“在国内无人机的应用,比如说在地理测绘方面,对经济性是有一定要求的,但目前液氢储氢成本比较高,应用起来整体经济性较差,你们公司的液氢无人机相较起来成本如何?”

刘建国,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在电力领域的深厚积累使得他对技术的实际应用和长期稳定性尤为关注:“刚才有个数据,2.5安培,0.4毫克,同样的条件下,提供的载量和电流密度以及衰减率大概是什么样的?”“电解液是全生命周期不能更换吗?”对每个参数、指标的衡量,背后则是对确保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长期稳健的思虑。

俞红梅,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关注技术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同时,也以大赛为窗口传递着她对行业发展的思考:“从你的角度或者推荐给用户的角度,你认为这个膜用在PEM电解槽上厚度是多少可用,有什么建议?”“PEM电解槽今年参赛的企业比去年多一些,其实借着今天大赛这个机会,我认为这种数据可以作为一个催化程度高、适用性强的参考,适当地来达成一个共识,大家不要把方向走偏。”

邹建新,中国氢能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他在技术前瞻性和创新潜力等方面和参赛企业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AI赋能是非常流行的趋势,现在计算出来很多结果最终和实际应用的匹配度能达到什么程度?预测分析新的结构或材料,最终要在工业过程中加工实践,如何落地、实现,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关于电解水制氢最核心的是催化剂材料,性能非常重要,而且将来寿命也是非常重要的。”比赛过程中对于参赛项目和创新技术的探讨与思考,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指引着方向。

“刚刚看到你们的第二代碳纸产品在超高温的情况下的稳定性、持续性、连续性,是通过自有技术还是其它途径来实现的?过程中的设备、工艺是完全自主国产化的,还是有部分进口?“你们的商业模式,其中一种是提供智能开发工具,这种情况下,知识产权是否会引起纠纷?如果一个企业通过使用你们的软件平台开发出一套新的产品,那新产品的知识产权他们有没有权利卖给其他的厂商。”张力,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开发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投资副总经理,以其在能源投资领域的丰富经验,对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

“请教2023年全球碳纸市场,有6.9几亿美金这么大吗?国内的碳纸市场情况如何?”冷冰涛,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投资二部负责人,他将企业和项目的关注点放在了市场份额、定位和商业策略方面。

评委们从多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了深入剖析,紧扣项目的核心要点提出问题,分享了他们对项目的深刻洞见,同时也精准指出了项目发展的关键因素和潜在的改进空间。每一次提问,都是对参赛项目深度的一次挖掘,和对技术细节的进一步审视。


「与氢同行」

见证地企合作新篇章

作为大赛的重要一部分,活动期间,参赛企业代表以及评委嘉宾们还得以深入鄂尔多斯的氢能产业核心区域,实地考察了包括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绿色氢能关键技术实证研发中心、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在内的重要单位和企业,真切感受到了氢能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圣圆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总投资高达13.55亿元,占地约63亩,规划制氢能力达14,000标方/时。项目负责人站在加氢站前,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兴奋,向在场的每一位嘉宾详细介绍:“一期工程已于2022年9月顺利建成,目前我们的制氢能力已经达到2,000标方/时,加氢能力为1,000千克/日。”

走进绿色氢能关键技术实证研发中心,这里作为世界级绿氢生态创新区“氢洲”项目的先导工程,承载着推动氢能技术进步的重大使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能源集团科技立项的双重支持下,研发中心正致力于电解水制氢测试装备的研制和评价体系及标准的深入研究。项目负责人站在巨大的集装箱式设备前,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激动:“我们正推进单台≥5兆瓦碱性电解槽测试平台、单台≥1兆瓦PEM电解槽测试平台和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的落地与示范验证。”

据介绍,5兆瓦碱性电解槽测试系统的交付,标志着氢能行业在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的完整测试能力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而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则作为全球首个同类设备,填补了氢气品质移动、快速检测领域的技术空白。

踏入鄂尔多斯新能源研究院一期实验室的现场,参访嘉宾们立刻被这里繁忙而充满活力的科研氛围所吸引。这里拥有26个实验室,其中18个实验室已于2024年7月前全面启动,它们坐落于鄂尔多斯空港物流园区的核心地带。项目负责人带领嘉宾们穿梭于宽敞的实验室空间,介绍了室内提升改造的成果:8,800平方米的室内建筑面积和4,000平方米的室外提升改造,每一处都彰显着对科研环境的重视与投入。“我们这里不仅有氢能材料实验室、电解系统测试平台,还有SOFC实验室、8.5兆瓦制氢实证平台等先进的实验室平台与配套设施。”

2024氢能专精特新创业大赛决赛不仅是一场技术和创新的展示,更是中国氢能联盟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从创业大赛的激烈角逐到实地考察的技术展示,每一步都体现了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澎湃力量。面对挑战,我们共同寻求解决方案;面对未来,我们携手绘制蓝图。中国的氢能产业,正如这七月的热情,正以不可阻挡之势,点燃清洁能源发展的新引擎,照亮绿色发展的前行之路。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