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重磅报告丨《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发布
发布时间:2024/12/01 14:45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分享:
11月30日,中国氢能联盟在2024氢能青年科学家论坛上发布《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是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指导之下,由中国氢能联盟组织汇集行业200余名专家共同编制完成。该路线图旨在切实立足我国氢能产业及能源战略发展需要,紧密契合国家科技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审视我国氢能技术发展现状,分析氢能在减排潜力、技术成熟度和市场需求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基于此提出具有科学性、高效性的氢能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
《技术路线图》先后从氢能产业发展趋势研判、氢能产业发展需求以及氢能技术发展现状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然后提出技术路径和发展政策建议。
在氢能产业发展趋势研判方面《技术路线图》指出氢能产业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战略选择。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公布了氢能战略,而我国政府也正不断深化和完善氢能领域的政策制度,从规划引领、财政支持和标准建设等多个方面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目前我国氢气总产量约3500万吨/年,其中煤制氢约占60%,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分别约占20%。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超过7万吨/年。总体而言,我国氢气生产主要以化石能源制氢为主,氢能的减排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除传统涉氢化工之外,氢能主要在工业和交通部门开展示范工作。
在氢能产业发展需求方面《技术路线图》强调了降低碳排放和生产成本的双重目标。首先,氢能生产将从以化石能源为主逐步过渡到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清洁生产方式,目标是将氢气生产的碳排放强度降至4.9tCO2e/tH2以下。其次,加快推动清洁低碳氢的生产成本下降,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平均生产成本将降低至25元/公斤以下,2035年前后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具备市场竞争力,2060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将在多行业形成经济性竞争优势。预计到2030年,我国氢能需求达到3700-4200万吨/年,其中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8%-15%,产量达到350-650万吨/年,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规模有望达到1亿吨/年以上;到2060年,预计我国氢能需求达到1-1.8亿吨/年,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75%-90%,实现二氧化碳减排规模有望达到16亿吨/年以上。
在中国氢能技术发展现状方面,《技术路线图》指出,我国已建立起了一批氢能产业相关研究机构和创新平台,并积极开展氢能关键技术研发攻关。根据产业链环节特点,《技术路线图》将产业链相关技术划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氢能制取与转存技术、氢能存储与输配技术、氢能原料与动力技术,报告系统对标国内外各项技术成熟度情况,研判了相关技术发展进展。
在氢能技术发展路径方面,《技术路线图》提出了中长期阶段氢能技术发展路径方案:2030年前,积极推进电解槽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部署交通和工业领域的清洁氢示范应用,推进电力系统的燃氢发电技术研发;2030-2035年,推进储运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清洁氢在交通、工业和电力领域的商业化应用;2035-2050年,深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应用,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的用氢格局;2050-2060年,持续提高新兴技术研发水平,充分发挥可再生氢对低碳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在政策建议方面,《技术路线图》提出四项建议:一是持续加大氢能技术创新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推进氢能先进技术应用试点示范;三是加强氢能产业人才储备,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四是强化氢能国际合作,提升氢能技术、产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发展氢能不仅是实现绿色低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更是抢占未来能源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需求,为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和动力。《技术路线图》不仅是对氢能技术发展路径的系统探讨,也是对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的深刻思考,后续将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定期更新完善。

《技术路线图》摘要


随着全球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相关工作的逐步推进,氢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其氢能产业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内双碳目标的实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对全球能源格局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产生着深远影响。本摘要旨在概述中国氢能产业的发展现状、应用潜力、面临挑战、发展思路和发展建议。

关键发现


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氢能在中国的市场需求预计将快速增长。至2030年和2060年,氢能应用规模将分别增加到3700万~4200万t/a和1亿~1.8亿t/a,主要应用于工业、交通、电力和建筑等领域。


减排潜力显著

氢能在工业、交通和电力等多个关键领域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是实现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至2030年和2060年,中国可再生氢占比将分别达到8%~15%和75%~90%,二氧化碳减排规模有望达到1亿t/a和16亿t/a以上。


技术发展不均衡

尽管中国在氢能生产、储运和应用技术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在技术效率、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整体上,中国部分氢能制取与转存相关技术、原料与动力相关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跟跑,而氢能存储与输配技术仍和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集聚显著

近年来,中国政府从规划引领、财政支持和标准建设等多个方面不断加强和深化氢能领域政策支持,氢能产业迅速发展,2023年可再生氢产能接近8万t/a,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能源金三角、川渝等氢能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未来,各级政策执行力度、协调性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加强。

发展思路

2024~2030年:积极推进电解槽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加快部署交通、工业、电力(氢发电)领域的清洁低碳氢示范应用。

2030~2035年:推进储运技术进一步降本增效,推动清洁低碳氢在交通、工业、电力领域的商业化应用。

2035~2050年:深入推进相关技术研发应用,加快构建安全、稳定、高效的氢能供应基础设施,逐步形成多元化、规模化、耦合化的用氢格局。

2050~2060年:持续提高新兴技术研发水平,充分发挥氢能对绿色低碳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

发展建议


加强氢能技术前瞻性研究部署

加强综合规划和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氢能发展技术路线图,建立完善氢能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氢能产业链协同创新,加强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技术标准体系的研究力度。


加快推进氢能先进技术应用试点示范

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清洁低碳氢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制定并完善氢能产业的政策法规体系,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响应、率先行动,推广建设国家级氢能技术和产业发展示范区,在推广应用中探索解决当前的短板弱项。


加强氢能产业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

着力培养具有跨学科、跨行业背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制定多层次的氢能人才培养计划,提升相关项目对青年科学家的资助培养力度,完善氢能项目的创新激励机制。


强化氢能技术创新国际合作

紧密结合全球氢能技术布局趋势,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氢能技术发展趋势的制度体系,持续发挥氢能技术合作平台的作用,促进氢能人才国际交流与培训,提升我国氢能技术、产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氢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转型和气候变化应对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施策,加强技术创新,优化政策环境,推动国际合作,中国有望在氢能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作出贡献。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