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Vol.03 建筑脱碳,为何找氢能
发布时间:2024/12/19 09:25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分享:




中国氢能联盟打造「氢能科普」系列,以全面、深入的科普内容,分享氢能及燃料电池的核心观点与新知,营造良好的氢能产业发展社会环境,为推动全球氢能发展贡献力量。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自古以来,人们对自然绿色的向往和赞美
在诗句间流传不息
而今,随着科技的进步
「氢能」作为新能源的典范
正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在建筑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
无论是高耸的大厦还是温馨的住宅
氢能都在为它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热能和电能
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绿色生活方式

01

建筑成为碳中和「难点」

建筑减碳得「看氢」

2015年12月

各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

要求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

本世纪末达到「争1.5保2」温控目标

迄今

全球已有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提出了自己的「碳中和」目标

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的过程中

建筑与工业、电力、运输

被共同列入四大碳排放源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和全球建筑联盟(GlobalABC)

联合发布《全球建筑与施工状况报告》指出

建筑行业的能源需求和排放量

占全球排放量的五分之一以上

该行业排放量每增加1%

相当于增加1000万辆汽车绕地球赤道运行

截至2022年底,建筑行业占全球运营能源

和流程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7%

其能源消耗达到132艾焦耳

超过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

因此,要想达到碳中和目标

亟需利用氢能等可再生能源

进行传统化石能源替代

实现建筑物净零能耗和零碳排放

Tips


建筑领域用能需求主要为供暖(空间采暖)和供热(生活热水),传统的供暖供热主要依靠煤炭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燃烧,将氢基能源作为未来建筑用能的主要载体可以有效促进建筑领域低碳绿色发展。

《中国氢能技术发展路线图研究》指出,在当前全国的终端能源消耗中,建筑部门约占20%。氢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帮助建筑部门脱碳,第一是天然气管道掺氢,在此过程中使用的清洁氢可以降低建筑部门用能的碳强度,依据目前的管网设施状况,掺氢的安全上限大约在20%。同时,由于上述应用仅需对天然气管网和终端用能设施进行微小的改造,故该途径在短期视角下具备较高的应用潜力。第二是建筑部门微型热电联供,长期来看,在相关设备技术成本降幅较大的前提下,该途径具备较高的应用潜力。据国际能源署等机构预测,至2060年,我国建筑部门氢能需求有望超过每天500万吨,主要以天然气掺混或直接燃烧的方式用于采暖炊事,同时带来8000万吨以上的碳减排量。

02

双项措施做「主力」

减少「终端」碳排放

天然气掺氢

氢气可借助较为完善的家庭天然气管网,以一定比例掺入天然气中,用于建筑的能源需求。据国际氢能委员会预计,2050年全球10%的建筑供热和8%的建筑供能将由氢气提供,每年可减排7亿吨二氧化碳。

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将氢气以一定体积比例(目前掺氢的安全上限大约在20%)掺入天然气之中形成一种新的混合气体(HCNG)进行输送,可供工厂、居民和商业用户直接使用;或将氢气经过分离提纯后供应至工厂、加氢站等地,掺氢过程中仅需对天然气管网和终端用能设施进行微小的改造,故该途径在短期视角下具备较高的应用潜力。

截至2019年初,据IEA数据显示,各国有37个示范项目正在研究天然气网络中掺氢。研究项目中包括通过天然气配送网络掺氢为家庭和企业供热可行性、测试天然气网络掺氢比例对天然气输配关键设备、材料、终端设备和电器的影响、掺氢天然气地下储存的技术和监测要求等。

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研究显示,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已经逐步开展天然气管网掺氢项目示范,示范项目方面,国际上从2000年初开始相关的应用示范研究,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均开展了掺氢示范。截至2022年底,全球共50多个示范工程,天然气掺氢比例一般为5%至30%,以不显著改变管道和终端燃烧设备为前提,20%是多数国家接受天然气管网最高掺氢比。2020年1月,英国首个向燃气中注入氢气以供家庭和企业使用的试点项目“HyDeploy”,通过一条中压天然气供应管线改道至一个安全的混合装置。混合装置中氢气将由电解槽产生,并与H2GEU内的天然气混合,混合气体将返回至中压供应管线,然后通过现有的调节站输送至独立的低压供应家庭。该项目第一阶段向基尔大学现有的天然气网络注入高达20%的氢气,为100户家庭和30座教学楼提供混合氢燃料来进行日常取暖和烹饪。

图丨Hydeploy工艺设计

我国以能源革命重大需求为牵引,系统布局了掺氢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研发。示范项目方面,示范项目以10%为主要掺氢比例,规模化掺氢输送最高达24%,多数项目处于设计规划阶段。2021年10月,国内首个民用富氢天然气应用示范项目——辽宁省朝阳市的富氢天然气应用示范项目投入运行,该示范项目安装了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富氢天然气型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燃气采暖热水炉、燃气灶具等三个型号产品,可适应氢气混合比例为0-20%的氢气/天然气混合燃气,示范过程中使用掺氢比例为10%的掺氢天然气;2023年4月,宁夏银川宁东天然气掺氢管道示范平台,397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线掺氢比例已逐步达到24%,经过了100天的测试运行,整体运行安全稳定,创造了国内外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的新纪录;2024年11月,国内首条掺氢高压输气管道工程包头-临河输气管道工程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成功通气,全长258公里,设计压力为6.3兆帕,最大输气能力可达每年12亿标方,可实现最高掺氢比例10%。


热电联供

氢基能源可以通过燃料电池的形式参与建筑供能,氢基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通过能量梯级利用的方式,同时实现对建筑的供电和供热。
热电联供,也可称为热电联产,是指在电厂中将供热和发电联合在一起的生产方式。而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则是一种利用燃料电池技术实现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技术,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为主,主要以分布式发电的方式应用,是保障能源供给重要的途径之一。使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可以最有效地利用氢能燃料,而且整个过程清洁无污染。


利用燃料电池纯发电效率仅约为50%,而通过热电联供方式的综合效率可达85%——氢燃料电池在为建筑发电的同时,余热可回收用于供暖和热水,与传统的火力发电输电相比,总效率提高2倍左右。


基于氢基燃料电池搭建的热电联供系统采用在负荷中心建立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形式,可以为楼宇、小区等民用用户以及工业用户提供热,并承担部分用电负荷,结合天然气管道掺氢,可以实现电、热、气三联供。目前,以日本、韩国、欧洲为代表的国家已实现了氢燃料电池微型热电联供商业化;我国建筑领域热电联供目前处于初步示范阶段,河北省、广州市、上海市等多地规划提出要推广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试点项目,探索家用和商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模式,助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


图丨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示意图



示例一:日本

日本是全球微型分布式热电联供系统最大的市场。据日本政府内阁府2017年报道,日本家用燃料电池Ene-Farm项目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微型燃料电池分布式电站示范项目,项目始于2009年,该系统采用热电联产模式,目前系统综合效率超过95%,700瓦功率可基本满足一般家庭60%-90%的用电。该项目从前期研发到示范推广,获得了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


图丨日本Ene-farm项目示意图

除了家用微型系统外,日本也开始启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在商业建筑领域的应用推广步伐。2018年底,松下发布了基于PEMFC的5千瓦氢燃料电池发电系统,电效率为57%。东芝推出了H2Rex系列系统,从700瓦-3.5千瓦-100千瓦(使用多个3.5千瓦模块),用于零售店和酒店等小型商业应用。2019年6月,日本三浦株式会社宣布,将于10月推出与英国CeresPower合作开发针对商业建筑领域的4.2千瓦热电联产产品FC5B,其发电效率为50%,热电联产效率为90%。


示例二:韩国

2024年10月25日,韩国蔚山市北区律东区的With You公寓“氢能示范城市开发项目”竣工,标志着全球首个无碳排放住宅小区投入使用。该项目利用氢燃料发电所产生的热量为公寓供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蔚山小区中用的氢气为副产氢,来源于附近工业园区的炼油厂、石化和钢铁公司,通过专用管道输送至公寓附近的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站。该电厂每小时发电1.32兆瓦,足以满足四户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需求。据韩国《电力事业法》,氢气发电产生的电力必须出售给韩国电力公司(KEPCO),但副产的热能则直接用于With You公寓437户的热水和采暖供应。


示例三:德国

2019年,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州州府斯图加特边的埃斯林根市开始打造氢能小镇。该试验街区是以氢能供能为目标价值的试验街区。项目的能源系统核心是一个安装在街区地下的电解厂,每天最多生产400公斤氢气或每年80吨。该项目的独特之处在于,电解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被用来向周围建筑提供温度约为65摄氏度的热量,这大概占绿色电力所提供热量的30%。电解氢的利用率通常为60%至65%左右,计划将提高到80%至85%左右。

图丨德国埃斯林根氢能小镇



此外,德国埃斯林根市新韦斯特城预计在2025年前在占地面积12公顷的场地上建成配备大型供能系统的住宅、办公和商业建筑群。该建筑群中的屋顶光伏系统的富余电力(峰值达1700千瓦)将输送至电解槽电解制氢,氢气向建筑、运输以及工业等供应;氢气可在建造的热电联产工厂中产电或并入天然气网燃烧使用,由于建筑尺度较大,配备了1兆瓦的电解槽,其运行产生的废热可向周围建筑群提供热量,生产的氢气还可输入城市天然气电网。


示例四:中国

近年来,我国燃料电池热电联供已实现了小规模示范应用,有关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2020年12月,北京大兴氢能示范园实现国内首个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示范项目。该项目采用了铧德氢能源科技5千瓦氢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示范系统,这套系统采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技术,具有技术成熟度高、启停灵活等优势,电效率达37%,热效率达57%,综合效率达94%。2024年1月,由北京热力投资的北京首个氢能供热示范项目在石景山区投用,该项目选配2台85千瓦的氢能供热机组,利用安全有机液储运氢技术,用于加热现状二次管网回水,作为补充热源与原有燃气锅炉联合工作,系统综合COP为1.5。脱氢系统用催化方式将氢从含氢有机液中释放出,以氢能为驱动能源,可同时利用氢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和热能。整个过程无氢气存储,无特种设备,安全高效。该项目采用氢能供热系统设备后,实现等效供热5000平米,每年可减少燃气消耗4万标方,二氧化碳减排量80吨。

图丨我国部分热电联供示范项目

03

建筑领域「节能降碳」

开展「氢进万家」示范工程

在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时刻,我国向世界作出庄严承诺。2020年,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明确表示,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影响,碳排放限制逐渐升级,环保整治和能耗双控力度不断增强,这也不断要求着建筑行业向绿色化、低碳化方向发展。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明确在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27年,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等目标。
在IEA2020年发布的《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中曾提到:中国占全球建筑终端能源消费量的17%以上,占全球建筑二氧化碳排放量(直接和间接)的近25%。建筑部门在中国排放总量中的比重约为20%,其中约25%来自该部门的直接用能,75%来自间接用能(使用化石燃料提供热力和电力)。


实现“双碳”目标,发展氢能是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在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综合考虑氢能技术、产业和资源等各方面因素组织实施了“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

氢进万家

“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启动会于2021年4月28日在山东大厦召开。“氢进万家”将以“一条氢能高速、二个氢能港口、三个科普基地、四个氢能园区、五个氢能社区”为建设目标,开展副产氢纯化、可再生能源制氢、管道输氢、氢能交通、热电联供、氢能产业链数据监控等氢能生产和利用技术的工程化示范,打造全国首个万台套氢能综合供能装置示范基地,探索氢能在多种场景下的高效、安全利用新模式。


同年,全国首个氢能进万家智慧能源示范社区项目落户南海区丹灶镇西安路与官抱路交界的丹青苑,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该项目安装了4台商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产设备,通过安装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设备样机,解决社区内394户家庭的供能问题。项目将基于分布式天然气燃料电池热电联产系统的多能互补微电网,达到碳排放降低50%,能源费用降低45%的效果。


图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丹青苑


2024年1月,全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广东省深圳市投用。该项目平台主要包括掺混模块、减压调压模块、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燃气器具测试模块以及终端利用模块,天然气与氢气通过掺混模块,能够得到掺氢体积比为5%-20%、掺氢精度达到1%的掺氢燃气。掺氢燃气经减压调压模块后,进入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进行长周期试验测试,然后进入燃气器具测试模块进行验证。测试完成后,掺氢燃气进入深圳市龙华区求雨岭生活区。


图丨广东省深圳市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流程图


04

源头减少「隐含碳」

零碳大厦出「氢招」

除上述应用方向外,在建筑的运行阶段中利用废物制氢,也成为一种灵活用能、节能减排的新方向。2024年8月19日,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埃及新首都将于明年年初建造一座造价10亿美元的50层氢能摩天大厦——“福布斯国际大厦”。该大厦将使用液态有机氢载体(LOHC)系统,通过利用H2-Enterprises的专有技术(将不可回收的塑料和有机废物转化为清洁氢),以及施耐德电气的创新能源管理数字解决方案,实现清洁氢发电,并为其全天候可持续运营提供动力。该塔还拥有在其立面上安装的最大数量的建筑一体化光伏板(BIPV),旨在产生尽可能多的太阳能。


另外,一个容易忽视的关键点在于:建筑材料生产阶段产生的碳排放占到了全过程排放的40%以上。福布斯国际大厦广泛应用低隐含碳的建筑材料,使得其碳足迹大幅缩减58%,相当于减碳6万吨。据估计,大厦每年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80万公斤,建成运转后,将是一座零碳大楼乃至负碳大楼。


图丨埃及福布斯国际大厦


此事早有成例,日本丰田就曾在其总部大厦引入氢能利用系统,对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打造成为净零能耗建筑,涉及制氢、储氢、用氢等多个环节。2022年7月25日,由丰田系汽车经销商公司、租赁公司等组建的U Group宣布,其在总部大楼棱镜大厦(Prism Building)的改造中引进了可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氢能源系统“Hydro Q-BiC”,在大楼二楼的露台上设置有20千瓦太阳能发电制氢的水电解装置、储存氢的储氢合金罐、蓄电池以及额定功率100千瓦的纯氢燃料电池。此系统还引进了可储存450标方的氢、蓄电容量相当于674千瓦时的氢能储存系统。该系统借助太阳能发电电力制造的绿氢和燃料电池,在用电高峰及特殊时期为建筑提供电力;此外,通过智能BEMS(楼宇能源管理系统)可兼顾可再生能源发电状况和建筑用电热需求,对制氢、储氢、释放等进行优化控制。


图丨氢能利用系统Hydro Q-BiC运行示意图


图丨氢能利用系统Hydro Q-BiC在棱镜大厦的应用示意图


万丈氢能高楼平地起
推动建筑行业脱碳又节能
当前,世界各国纷纷投入研究
氢能在建筑领域的妙用
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出现
  日本丰田「编织之城」、
韩国蔚山氢能城市
  德国埃斯林根氢能小镇……
各国均通过氢能利用
探索未来氢能城市建设
我国建筑行业碳减排
从绿色低碳建筑材料和
提高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率两方面入手
「氢进万家」的工程开展如火如荼
不断挖掘氢能与建筑融合应用可能性
「家家户户都能用上氢能」

的未来图景已在眼前徐徐展开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