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氢能丨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绿氢衍生物的全球贸易:监管、标准化和认证趋势》
发布时间:2024/10/13 08:0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分享:
近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绿氢衍生物的全球贸易:监管、标准化和认证趋势》。报告探讨了氢及其衍生物在全球贸易中的监管、标准和认证情况,以促进绿氢衍生物的市场发展和国际贸易。
氢气作为一种灵活的能源载体和减排原料,在终端使用部门实现减排目标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报告预估到2050年,绿氢以及由氢气衍生的商品(如氨、甲醇和铁和钢)有潜力满足全球最终能源需求的14%。
目前,全球范围内氢气及其衍生物的生产和使用法规正不断完善。报告对此进行了梳理,比如,欧盟2023年出台法规要求证明生产或进口的此类商品相对于化石燃料基准至少节省70%的排放量;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规定,生产低排放氢的排放强度低于4kgCO2eq/kgH2,项目还必须遵守与工作条件和创造就业有关的标准。此外,各国正在制定氢衍生物的监管框架,欧盟拥有氨相关的监管工具,包括设定生产排放阈值的目标和法规,以及建立计算和认证方法;加拿大、印度和日本也在积极制定有关氨的法规。在全球范围内,制定甲醇、碳源相关法规的需求正在增长。与此同时,氢能、氨、甲醇以及钢铁等领域的认证体系也在形成。报告总结和比较了这些体系,并发现这些体系在排放核算边界和认证要求的排放阈值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例如,美国清洁氢税收抵免排放标准为4kgCO2eq/kgH2,中国绿氢排放阈值为4.9kgCO2eq/kgH2。这些差异可能会对生产商构成挑战,并增加行政手续的复杂性,进而影响国际市场的发展。最后,报告对绿氢及其衍生物的监管框架和认证体系的互认提出了几项建议:在监管框架设计方面,监管机构应考虑他们正在制定的框架对衍生商品市场的影响,并应努力确保框架的要求符合这些市场的特点和独特需求。相关监管制度也应当将低排放甲醇的碳排放来源纳入考量。同时,增强互操作性应成为国际各方努力协调氢及其衍生物的监管规制或实现认证体系互认的目标。在认证方案的制定和管理方面,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潜在出口商在监管和认证中面临的挑战,鼓励监管和认证体系的所有者和开发者直接与生产商合作,例如通过预认证活动,以增加生产商对他们的要求的理解。并且,监管和认证体系所有者和开发者应当就公认的方法(和基本要求)提供清晰详细的指导。在国际合作的价值和优先事项部分,报告指出,如果无法统一监管类的规制,国际社会应将工作重点放在努力实现体系的互操作性上;已制定的协议可能有助于在氢、氨和甲醇行业制定共同标准,例如钢铁行业通过的《钢铁标准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