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氢闻天下丨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绿色甲醇项目获ISCC认证;马士基第五条甲醇船交付
发布时间:2024/10/17 20:30      来源:中国氢能联盟      分享:

NEWS

国内新闻

香港施政报告明确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10月16日上午,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特区立法会发表其任期内第三份施政报告。报告指出,香港将“把握机遇,发展国际黄金、有色金属及绿色运输等市场,进一步推进国际金融、航运和贸易中心协同发展。”此次施政报告明确,香港将推动注册船舶绿色化、构建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以及提供绿色燃料加注的配套。据介绍,海事处自今年起已向达国际减碳标准船舶提供现金奖励,未来会加强推广;年底前公布《绿色船用燃料加注行动纲领》,推动绿色船舶燃料储存库等基建发展,并与主要贸易伙伴构建绿色航运走廊。

浙江省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

近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该条例明确指出,省人民政府及其发展改革、能源等相关部门应按照国家规定,统筹推进氢能的安全生产和制取、储存、运输及应用的全链条发展。同时,该条例强调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推动和指导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产品碳足迹等碳标识认证。此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交通运输等相关部门,应提升车站、机场、码头、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充电站、加氢站、岸电等设施配套,推进智慧交通管理系统运用;优化交通运输用能结构,推广新能源汽车等低碳交通运输工具使用。本条例将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保障能源科技发展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能源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该文件特别指出,自治区将重点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注重高安全、低成本和长寿命的实现;同时,也将致力于提升氢能关键装备的自主可控能力、提高制取效率以及确保长距离大规模安全储运。对于自治区确定的储能、氢能、新型电力系统、煤炭绿色开发和高效灵活发电等重点方向的入库项目,自治区将给予重点支持,并协助其实施和成果转化。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政企协同,加快推动能源科技发展。

河南省新政提出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

10月1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河南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河南省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意见》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氢能与储能等领域,提出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推进风电规模化开发、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等具体措施,强调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等要求,守牢美丽河南建设安全底线,健全美丽河南建设保障体系。

四川省绵阳市发布氢能源公交车补贴政策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交通运输局发布名为“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和氢能源公交车购置补贴申报操作指南”公告。根据该公告,四川省级财政将对新购置的氢能源城市公交车给予一次性配套补贴,补贴金额为车辆实际售价的10%,每台车的最高补贴限额为20万元。此外,在国家《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实施细则》政策的有效实施期内,如果报废老旧的城市公交车并新购置了氢能源城市公交车,那么还可以同时享受车辆更新补贴和氢能源城市公交车购置补贴。

深圳大学科研团队提出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新策略

10月15日,谢和平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Redox-mediated decoupled seawater direct splitting for H2 production”的研究成果,这是谢和平院士团队继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成果Nature正刊发表后,在该领域发表的第二篇Nature子刊论文。不同于2022年11月谢和平院士团队Nature正刊上提出的相变迁移海水直接电解制氢路径,该研究引入氧化还原介导的解耦策略,利用兼具热力学和动力学优势的阳极反应,巧妙规避了传统电解水制氢过程中析氧反应与氯离子反应的直接竞争,大幅降低了电化学腐蚀。在该研究中,[Fe(CN)6]3−/4−电对在海水中不仅保持了优异的可逆氧化还原动力学特性,而且在200 mA cm−2的接近工业级电流密度下实现了超过250小时的长时间稳定运行。

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成功研发城市垃圾制氢与储运新技术

10月16日,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答投资人问题时表示,集团旗下赛鼎公司已成功开发大规模加压固定床垃圾熔渣气化制氢技术,并在山东滕州建设日处理30吨垃圾的气化中试装置。集团已在北京房山建成城市垃圾高温气化制氢、高温垃圾转化制氢油示范项目,稳定产出浓度99.9%的氢气。此外,五环公司还合作开发了氢油储运技术,可解决氢能储运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问题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成功交付首套撬装式风电制氢储氢热电联供系统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成功研发并交付首套风电制氢储氢热电联供系统至内蒙古。该系统集风力发电、水电解制氢、燃料电池发电及热能综合利用于一体,高效促进可再生能源转换,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此次交付不仅推动了制氢储能技术的成熟进程,还为氢储能商业化大规模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燕山石化累计燃料电池氢产品供应量近3100吨

据北京商报10月16日报道,自2020年12月16日电池氢气首车出厂以来,燕山石化已累计供应燃料电池氢产品近3100吨,产销量位居中国石化系统内首位,占北京市场氢能供应量50%左右。2021年10月8日,燕山石化厂内加氢示范站建成投用,同时一次投用了37辆能叉车。该示范站配备一套500公斤/天氢气充装设施,是目前国内投用数量最多的氢能叉车示范应用场景。目前,燕山石化正加速推进1万标立/小时氢气提纯设施完善项目,将于2024年建成,届时燕山石化供氢能力将由目前的4吨/日提升至24吨/日。

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新一代PEM膜电极产品

近日,安徽枡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了新一代PEM膜电极产品。该产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性能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采用薄质子交换膜和低贵金属载量,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同时保持了优异的性能表现。此外,该产品的耐久性提升了10%,能够适应1%-150%负载运行,并具备高残值特点,具有“一稳双高三低”的优势,包括适应风光电波动性、高电氢转化效率、高安全性、低维护成本和低全生命周期成本。

国氢科技“500标方/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电解槽”通过第三方认证

近日,国氢科技自主研发的“500标方/时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电解槽”顺利通过第三方认证。该产品采用额定电流密度1.8安/平方厘米,额定制氢电耗4.4千瓦时/标方,是目前国内单槽规模最大的PEM电解槽。

内蒙古宝丰新材料烯烃装置首系列中交

近日,由中国化学工程第十四建设有限公司下属的第三工程公司承建的内蒙古宝丰煤基新材料项目,成功举行了首台套烯烃装置的中间交接仪式。该项目涵盖年产260万吨的煤制烯烃装置及配套的40万吨/年的绿氢耦合制烯烃工程,堪称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烯烃生产线。该项目率先采用绿氢与现代煤化工相结合的创新生产工艺,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大规模应用绿氢替代化石能源进行烯烃生产的开创性项目,总体产能高达300万吨/年。

河北省邯郸市绿色甲醇项目获ISCC认证

近日,由河北省邯郸市人民政府、磁县人民政府与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招商局太平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百万吨绿色甲醇制备示范区项目,荣获原料端国际可持续性和碳认证(ISCC)证书。该项目在原料种植、收集处理、甲醇生产加工、原料与产品运输、仓储和贸易等关键环节均实现了绿色减排设计,预计每千吨船用燃料(绿色甲醇)的减排量将显著超越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RED II)”和“Fuel EU Maritime”法规的碳减排标准。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ISCC EU认证范围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开工建设

10月14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电工程投建营的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在黑龙江省双鸭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型煤化工产业园区正式开工。该项目是全球首个十万吨级风光氢融合生物质绿色航油示范项目和全国首个十万吨级第二代可持续航空燃料示范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可再生能源高价值转化,对加快新能源规模化发展、引领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保障绿色航油安全供应具有重要意义。

江苏省宽功率波动高效PEM电解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拟立项

近日,2024年度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拟立项目公示全省拟立项14项。其中,吴江区的苏州科润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云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铂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项目+课题”的形式申报的宽功率波动高效PEM电解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是江苏省唯一拟立项的“揭榜挂帅”项目。该项目获得省级资助经费最高达500万元,将助力这些企业在质子交换膜材料、燃料电池双极板及氢能源催化剂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启动A+轮融资

据北京产权交易所10月14日消息,新研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研氢能”)A+轮融资项目正通过北京产权交易所推介,计划融资金额1.5亿元。本次融资计划吸引1-2家领投方和3-5家跟投方,预计释放9.09%的股份。新研氢能专注于氢能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主要产品包括氢燃料电池电堆、系统及相关测试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NEWS

国际新闻

德国能源署呼吁为储氢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条件

近日,德国能源署(dena)代表联邦经济部,与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Fraunhofer ISI)及咨询公司Guidehouse联合发布了一份深度研究报告。该报告专注于储氢系统的需求分析、技术转换、新建策略及融资路径。报告指出,为确保对亟需的储氢设施建设投资的顺利启动,必须在项目初期即确立并推广稳定的融资工具;鉴于储氢系统建设的长期性与复杂性,建议在未来数年内着手推进新存储能力,特别是洞穴存储设施的建设工作;除了明确的政策导向外,资金保障同样不可或缺,经济风险的考量使得私人部门在缺乏政府支持的情况下,难以在初期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劳氏船级社:海事行业正稳步迈向零碳燃料的可持续转型

近日,劳氏船级社海事脱碳中心发布更新版《零碳燃料监测报告》。报告显示,得益于船舶准备情况和燃料处理技术的改进,海事行业正稳步迈向零碳燃料的可持续转型。该报告聚焦于燃料供应链的最终环节——船舶,并探讨了当前全球船队对氨、氢、甲醇和生物燃料(包括脂肪酸甲酯,即FAME,和加氢处理植物油,即HVO)等可持续燃料的准备情况。报告更新内容显示,船舶上替代燃料的处理、储存和利用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正推动行业向零排放或近零排放转型。在过去一年中,所有评估燃料的技术准备水平均大幅提升。同时,报告指出,旨在提高船舶供应链阶段投资准备水平(IRLs)的商业试验和应用数量有所增加。

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OPmobility CEO呼吁使用氢能等技术脱碳

近日,法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OP Mobility的首席执行官洛朗·法夫雷在《费加罗报》发表文章,呼吁欧洲重新审视2035年的电动汽车目标。他认为,交通去碳化不应仅依赖纯电动汽车,还应涵盖氢能等多元技术。目前,OP Mobility位于法国贡比涅的工厂已大力投资氢能技术,并向Stellantis集团、雷诺和现代等公司供应产品。此外,洛朗·法夫雷指出,欧洲主要路线上每200公里应设置一个氢站的目标尚未实现,但凭借博世、雷诺、戴姆勒卡车等头部行业的技术实力,欧洲有望在2030年和2035年准备就绪。

日本科学家利用AEM电解槽开发氢化环胺新方法

10月7日,日本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学报》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介绍了一种利用AEM电解槽开发氢化环胺的新方法。环胺是精细化学品的关键成分,其中吡啶及其衍生物哌啶在化工领域尤为重要。为此,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新型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槽,能在常温常压下对吡啶进行氢化,而无需添加酸性添加剂。与传统的甲烷蒸汽转化制氢相比,这种方法显著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该工艺使用水和可再生电力作为能源,但方法的效率并未受到影响,大规模生产时产量百分比可达78%。

韩国研究人员研发出高性能非贵金属AEM电解催化剂

10月15日,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宣布,其先进材料测量小组成功研制出一种可用于阴离子交换膜(AEM)电解的高性能非贵金属催化剂。该技术通过将纳米级的钌颗粒覆盖在氧化钼表面,可以抑制材料的降解,提升催化剂的耐久性。经测试,新开发的催化剂在耐久性方面可达到传统商业催化剂的四倍以上,活性则达到六倍。此外,当与钙钛矿-硅串联太阳能电池搭配使用时,该催化剂的太阳能-氢能转换效率高达22.8%。新型催化剂还具有极强的通用性,适用于淡水电解与海水电解。这项突破有望降低氢气生产成本,推动氢能源的广泛应用。

空中客车公司联手东芝集团研发超导电机技术

10月16日,日本大型半导体制造商东芝集团和欧洲空中客车公司宣布,将共同研究超导电机技术,开发以氢为燃料的下一代飞机。在这项联合研究中,两家公司的目标是开发2兆瓦超导电机以提高飞机电机性能。研发中的超导技术将使用-253°C的液态氢作为燃料,可以有效冷却电力推进系统。如果超导电机投入商用,即使在高输出下电机本身也不会发热,从而可以使氢能飞机更高效地飞行。据了解,空中客车子公司 Airbus AppNEXT 和东芝集团旗下东芝能源系统公司(ESS)将参与其中。双方表示,合作目标是为航空领域的脱碳做出贡献,氢能飞机将在2035年投入实际使用。

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签署清洁能源区前端工程设计协议

近期,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成功签署了清洁能源区的前端工程设计协议,计划在新南威尔士州亨特地区展开大规模开发。据悉,这片占地220公顷的土地将被打造成一个集生产与出口于一体的清洁能源产品枢纽,重点发展氢能和绿氨产业。该工程在建设阶段预计将创造5800个就业机会,为当地经济注入约42亿美元资金,推动当地清洁能源项目的发展。

马士基第5艘甲醇双燃料16000TEU级集装箱船成功交付

10月9日,丹麦航运巨头马士基第5艘甲醇双燃料16000TEU级大型集装箱船Alexandra Maersk轮在英国费力克斯托港举办命名仪式。该型集装箱船全长350米,宽53.5米,可装载16000个标准箱,配备德国发动机制造商MAN ES研发的甲醇双燃料发动机。Alexandra Maersk轮是HD现代重工为马士基建造的18艘16000TEU大型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的第5艘,其余13艘预计将于2024年和2025年全部交付。到2030年前,马士基预计将拥有一支由25艘甲醇动力船组成的船队,每年可减少2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阿尔及利亚与欧洲签署绿氢项目谅解备忘录

近日,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Sonatrach)、阿尔及利亚燃气电力公司(Sonelgaz)与德国天然气公司VNG、意大利天然气管网公司Snam、奥地利电力公司旗下Verbund Green Hydrogen等在阿尔及利亚奥兰会议中心联合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合作评估阿尔及利亚绿氢生产综合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以期通过SoutH2走廊向欧洲市场供应氢气。据了解,合作各方将利用SoutH2走廊沿着绿氢价值链共同探索实施综合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项目机会。

欧洲能源公司Q ENERGY和法国公司Inthy联手开发绿氢农业光伏项目

近日,欧洲能源公司Q ENERGY与法国公司Inthy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计划共同在法国勃艮第地区开发混合可再生能源项目。该项目将整合两家公司的技术和经验,建设一座绿氢生产设施,并将其与农业发电厂物理连接,旨在为地方政府车队和重型货车提供低碳解决方案。据了解,该项目预计将在2028年前投入使用,占地11公顷,包括5兆瓦电解槽和7兆瓦农业发电厂,部分电力来自太阳能。该电解槽预计将日产2吨绿氢,以满足65辆公共汽车的需求。

英国催化剂技术公司UNICAT Technologies为企业提供高纯氢解决方案

近日,英国催化剂技术公司UNICAT Technologies与亚洲气体分离设备设计制造商签署了一项独家合作协议,旨在为大型工业企业提供高纯度氢气生产解决方案。UNICAT位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作为催化剂产品供应商,该公司服务领域涵盖炼油、化工、钢铁等行业。此次合作旨在引入PSA(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一种名为“变压吸附”的气体分离技术)工厂设计与建造的专业知识,从而推动氢气回收、生产和净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软木复合密封解决方案在100%氢气环境中成功测试

近日,软木生产制造商阿莫林软木复合材料公司成功完成了两项复合材料——cork&EPDM和cork&NBR的性能测试。这两类材料在100%氢气环境中展现出可靠的密封性能。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测试遵循欧洲标准EN 13555,并采用氢气替代氦气作为测试气体。测试样品为尺寸DN40/PN40的密封接头,具体规格为外径92毫米、内径49毫米以及厚度3毫米。测试过程中,利用伺服液压机(TEMESfl.ai1)精确施加并测量应力,通过多次加载与卸载循环来评估材料的泄漏率。氢气压力维持在10巴,并在不同应力水平下进行泄漏率测试:cork&EPDM材料从2兆帕递增至20兆帕,而cork&NBR材料则从4兆帕递增至40兆帕。

能源公司Sasol在氢气生产采购计划下获得第一批电力

近日,位于南非东开普省贝德福德市的姆森格埃莫伊尼风电场正式投入运营,并向Sasol有限公司交付了69兆瓦的风力发电。该风电场由非洲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公司(AIIM)和Reatile Renewables合资建设。为了实施绿氢生产电力采购计划,Sasol承包了该风电场的发电量。此外,Sasol计划到2030年采购高达1200兆瓦的可再生能源。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