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提出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强化体系布局和统筹协调、提高标准质量和制修订效率、加强国际合作和协同发展四大总体要求,并划分了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行业标准外文版翻译计划两大立项重点。
具体而言,《指南》提及8大标准立项领域,分别为电力、核电、煤炭、油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和氢能、炼油、煤制油气和绿色液体燃料、能源碳管理和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在新型储能和氢能领域,《指南》点明氢能专业方向的6大标准立项重点方向,分别为基础与通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燃料电池等氢能应用、其他。在炼油、煤制油气和绿色液体燃料领域,立项重点方向之一亦涉及氢能,即生物柴油、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绿色甲醇、绿氨、可持续航空燃料等绿色清洁液体燃料。此外,与上一年度相比,《指南》与氢能相关的立项重点方向,还新增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安全生产、能源项目碳减排成效评价及能源与数据、工业、交通、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等。
标准化是产业规范化、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不仅能够提升产业的规范性和竞争力,而且能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基础。氢能标准体系可以反映我国氢能技术领域内整体标准的相互关系,对于规范和促进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我国已成立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开展氢能及燃料电池标准研制,并于2023年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截至2023年底,已发布现行有效的氢能相关国家标准共计110项,涉及术语、氢安全、制氢、氢储存和输运、加氢站、燃料电池及其应用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