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在2025国际氢能发展论坛同期开设的“绿色金融及氢能技术前沿”论坛上,多位专家围绕氢碳减排、氢贸易、氢经济、绿色金融各抒己见,为香港氢能产业发展及深化与内地及全球的协同合作建言献策,助力香港氢能高质量发展。
氢能,应对国际碳市场挑战的重要选择。在全球能源转型与贸易规则重塑的背景下,国际碳市场正不断完善,香港需通过政策法规与市场机制双向发力,提高氢能产品海外竞争力。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已于2023年6月试运行,将于2026年起正式运行征税,并且范围延伸至氢能领域。相较传统路线,零碳排放的可再生氢将免于征收碳关税。
安永咨询服务有限公司税务服务合伙人梁斯尔指出,能源产品在出口欧洲时,会进行碳排放量溯源。由于氢能对于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潜在价值,选择氢能产品有助于降低碳关税,提高产品转化价值。
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柏勇指出,目前,国际环境正强化对氢能产品的补贴监管,氢能企业需要在关注监管风险的同时共促国际氢能合作发展。
洛基山研究所氢能项目主任王喆指出,香港将与内地及国际接轨,探索打造绿氢标准体系,以促进市场机制的建立。
金融资本的深度参与为全球氢能产业及区域低碳转型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香港金融管理局已于去年10月发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议程》,进一步巩固香港可持续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鼓励银行业努力实现净零排放,包括自身运营和融资排放的净零。
香港金融管理局可持续银行发展处主管杨永航表示,香港金融管理局计划在2050年前融资净零排放,同时通过转型投资(如清洁氢投资)支持区域低碳转型,并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乃至全球首选的可持续融资平台,为发展清洁氢提供融资平台。
随着全球对氢能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氢气及其衍生品国际贸易规模的增长,清洁低碳氢能标准的完善与提升,对于开展氢能领域的国际贸易和合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双碳”战略引领下,香港正加速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为推动我国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践行《香港氢能发展策略》。未来,背靠内地规模化绿氢产能与技术创新,依托国际化的融资网络与专业服务,香港有望成为衔接全球绿氢供需、资金与标准的“超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