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由中国中车中车长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在位于长春的中车长客试验线成功完成试验,列车以时速160公里满载运行,实现全系统、全场景、多层级性能验证。区别于传统列车依靠化石能源或从接触网获取电能驱动,该列车内置氢能动力系统为车辆运行提供动力。应用多储能、多氢能系统分布式混合动力供能方案,应用中车长客自主开发的氢电混动能量管理策略和控制系统,不仅大幅提高了
2024-03-22
3月4日,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亿华通”)宣布,其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在新疆伊宁完成安装调试并顺利产氢,这也是亿华通首套商业化示范的PEM电解水制氢设备。在实际运营过程中,该设备额定工况下直流电耗小于4.2千瓦时/标方,综合电耗小于4.4千瓦时/标方,电解槽单片一致性优异,电压标准差小于5毫伏。同时,亿华通在伊宁零下十几度的寒冷应用场景中,开发了极低功耗的24小时无人值守电解系
2024-03-05
近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工程”)为宝丰煤基新材料有限公司绿氢与煤化工耦合碳减排创新示范项目提供的11台4000吨级航天炉在内蒙古自治区成功完成吊装。该项目建成后将是全球单厂规模最大的煤制烯烃项目。该项目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里格经济开发区图克工业项目区,总投资约478亿元。该项目采用绿氢与现代煤化工协同生产工艺,以煤为原料,采用航天炉制备合成气,结合配套建设
2024-03-04
近日,林德集团和戴姆勒卡车公司联手推出“过冷液氢”(subcooled liquid hydrogen)加注工艺——sLH2,并应用该技术在莱茵河畔沃尔特(Wörth)进行试点示范,成功为梅赛德斯-奔驰GenH2卡车原型车加氢。与传统液氢(LH2)加注技术相比,该技术采用了创新性的sLH2泵,通过提高液氢压力,处理后的氢气变成“过冷液氢”(sLH2)。应用该工艺,氢气加注过程更加稳定,加氢过程能量损失也将降至最低。在为梅赛德斯-奔驰GenH2卡车原型车
2024-02-28
日前,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以下简称“上船院”)自主研发设计的1400TEU无舱盖集装箱船获得来自比利时船东CMB.TECH的订单。该型船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属于欧洲内支线船型,主要服务于挪威—德国航线。该船总长约150米,型宽约27米,可装载约1400个20英尺标准集装箱,配备氨燃料发动机、氨燃料储罐、供给系统和加注系统。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满足第三阶段要求,低于基线约45%,碳强度指标(C
2024-02-26
2月20日,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协会发布《深圳市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围绕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进展、深圳市产业政策与规划布局、产业发展进展等进行梳理,分析深圳氢能产业目前面临的发展挑战,并提出对应实施建议,以协助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氢能产业发展路径。《报告》介绍了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工作进展。在国家层面,2023年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燃料电池汽车产量为563
2024-02-20
1月29日,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以下简称“中国一汽”)、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内燃机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氢内燃机飞机原型机在沈阳法库财湖机场完成五次飘飞测试,为世界首架以氢内燃机为动力的通航飞机。该飞机采用上单翼、低平尾、前置螺旋桨、前三点式不可收放起落架布局,翼展13.5米,机长8.2米,可载4人,搭载一汽集团基于“红旗”汽油机研发的国内首款2.0升零排放增压直喷氢燃料内燃机,发动机功率达
2024-02-04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研究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揭示了氢化锂光致脱氢变色现象与固氮之间的关联,并由此构筑了氢化锂介导的光催化合成氨过程。该团队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探索了氢化物在光照下的固氮行为。研究发现,与常规氧化物或氮化物半导体不同,氢化锂在产生载流子分离后,负氢会失去电子形成氢气,并产生氢空位,而光生电子可在表面氢空位形成富电子的色心
2024-02-02